隨意遊 元件頁
延平社區採甘蔗
相片分享
景點內容
景點描述
走進一片沒有柵欄的菜園,
直立的青蔥,
足球大的高麗菜,
躲進土裡的芋頭,
…………….
菜園裡種滿了各式蔬菜,
我們的目標是一旁佔地為王的「紅甘蔗」。
里長伯身為蔗農的資深前輩,
教導我們台灣甘蔗的歷史、種法及採收時需注意的細節。
台灣的甘蔗都是國外引進,
最先是紅甘蔗,以前叫做竹蔗,
再來是從菲律賓及印尼來的白甘蔗,
為了適應台灣的環境,品種經過不斷改良,
甘蔗現在都有很強的抵抗力及優良的適應能力。
甘蔗早期是用斜插45度到土壤裡,
如今都改用平躺種植,
且要讓兩側芽眼向上露出來呼吸,
不能朝土裡埋,否則會窒息夭折,
之後得用腳把土壤踩得緊實,
甘蔗才能長得頭好壯壯高人一等,
像亞洲長城姚明一樣。
蔗苗種植的深淺取決於土壤含水量的多寡,
土壤潮溼,就埋的淺一點,不超過5公分,
土壤乾燥貧瘠會埋得深一些,大約在7-10公分。
細長的甘蔗長大時,會割下頂端的蔗葉,
一來當作肥料,二來減輕甘蔗上頭的重量,
讓它可以像101大樓屹立不搖,
免得重心不穩變成”下腰”的甘蔗。
甘蔗一節一節的蔗節,具有節節高升的意涵,
甘甜的糖汁能祝福新婚夫妻的感情甜甜蜜蜜,
因此新郎在迎娶時會在禮車上綁上甘蔗。
採收時切記不要拿甘蔗頂端,
不然千針萬刺會札在皮膚上,
解救之道就是用鑷子一根根拔出
或將嚼完的口香糖用來沾附針頭。
小面積的甘蔗園採收時,
可以用彎刀砍根莖部位
或是徒手握住甘蔗幹朝生長方向逆向折彎拔起,
蔗葉和蔗筍用來當做牛的飼料。
紅甘蔗纖維細、水份多、糖度中等,適合直接食用,
屬於菜市場上削好販賣的品種,
拿來用火烤,更多了一道甘蔗香氣;
白甘蔗纖維粗,水份少、糖度高,
是台糖公司用來榨汁做為砂糖的主要原料。
阿伯現削一根甘蔗請大家吃,
哇塞,
清脆響亮、爽口鮮甜的甘蔗汁,
實在是最佳的解暑消渴聖品。
採收下來的甘蔗會送到「糖廍」,
利用牛車拉動”石硨ㄔㄜ”榨汁,
再經過4大鐵鍋過濾雜質、蒸發水分,
100斤的甘蔗最後能熬煮成12.5斤的赤糖。
甘蔗汁熬煮後,可以做成黑糖,
手工炒糖費時又厚功,
時間要掌握好,
炒太久會失敗變成一大片咖啡色的蔗糖塊,
形狀醜陋,食用也不方便,
我們把它做成棒棒糖和黑糖水來喝,
炒得好就能成為細塊或粉末狀的純正黑糖。
市場上販賣的黑糖,
若在標籤上的成份內容物看到”糖蜜”字樣,
代表它不是純正的黑糖,
糖蜜是拿來加工做成酵母、健素糖及酒精的原料,
營養價值很低。
炒好的黑糖還得拿到戶外晒,
鋪上棉布避免蒼繩或昆蟲偷吃,
水份完全蒸發後就能裝袋販售。
阿伯把熬煮好的糖漿放入冷水中迅速冷卻,
分給每個人一小塊廿蔗糖,
甜蜜蜜的滋味真的是天然的最好,
也可以加入熱水中搖晃變成冬天的飲品來喝。
甘蔗的一生(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p082vOQsSc
甘蔗製糖過程(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JJnr7UQuxc
甘蔗變手工黑糖(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iZ57VHEv-I\
活動課程內容:採甘蔗、做菜頭粿、炒黑糖和認識鴿苓文化
臉書https://zh-tw.facebook.com/yanping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