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遊 元件頁
內盤山古道
相片分享
景點內容
景點描述
旅遊路線圖:103.03.27 天氣:晴天有雲
盤山坑是新北市(舊台北縣)雙溪區(鄉)的一個山區聚落,盤山坑又可分為外盤山與內盤山,外盤山臨近柑腳城 而內盤山卻是與平溪的東勢格、火燒寮有一山之隔。從盤山坑聚落的盤山坑古道越嶺後就可抵達平溪東勢格火燒寮,小時候就曾走過這條古道從柑腳經盤山坑越嶺道平溪東勢格。
柑腳城 後面山野大概有三個山區聚落,分別為下坑、中坑與盤山坑,小時候念書時,這三個山區的小朋友走到中坑口後就走同一條路徑上課,下課後回家一起走到中坑口後就分手各自走山路回家。
過午1點抵達中坑古道 右線與內盤山古道的分岔路口,往左側山徑進入內盤山古道,古道開始下降,約5分鐘右邊小徑有一石砌土地公,「福安宮 」是內盤山古道上唯一的土地公廟。土地廟建於日治時代大正13年(西元1924年)距今已過八十幾年,廟脊屋簷青苔斑斑,廟門石壁上爬滿藤類植物,廟的外牆石壁上刻有當年建廟捐獻人的名字及金額,有些字跡尚可辨認,但廟內土地公已被請走,現在只剩下空廟而已。
過土地公廟下方路徑分左右兩條,左側沿溪而上經過廢棄的梯田直抵溪谷間無路,亂闖一陣後撤退回岔路口,鑽過倒下的杉樹沿溪岸而下,山谷間冷清草、山棕及蕨類植物茂盛。約20分鐘內盤山古道第一次越溪,樹林下古道開始陡降,鬆動的碎石路,走起來很容易滑倒,所以就要慢慢斜走下來。
古道越溪後繼續順流而下,溪岸邊有水管鋪到這裡接水,竹叢旁石階青苔,竹叢下古道第二次過溪。山谷潮溼少見陽光,冷清草、姑婆葉及大型蕨類特別多,溪岸邊樹林下到處都是,古道至此漸呈平緩。
古道雜草雖多但路徑清晰,順溪緩降走來並不覺辛苦,古道旁又開始出現廢棄的梯田農地,只是都已雜樹成林或荒草掩田,田地溪邊大樹旁有一片雜草叢生的柚子園,飄來陣陣的柚花香,樹下古道旁幾顆石頭當坐椅,休憩一陣再上路,我們就像昔日行走古道上的路客,來到此處休息喝水。
古道沿著田邊溪岸而下,在此內盤山谷到第三次過溪,老婆問要過幾次溪才能走到盤山坑聚落,我說四次,這已是第三次,還有一次就到了,又問第四次過溪要多就時間,我說約20分鐘,她說已經幾次20分鐘了就是沒到,都是我亂說,聽起來就像小時候我在山路上煩我老媽一樣。
古道第三次過溪後開始走進廢棄的農田墾地,荒廢的農地內還有摘種農作物的跡象,那顯示盤山坑聚落已經不遠了。右側出現簡易的水泥平板橋越溪而過,古道又靠近溪邊而走,這裡似乎也設有防牛柵欄。第四的過溪在樹枝低垂下跨過,從中坑古道 上來到出內盤山古道,少說也有十次的過溪經驗,最後一次老婆輕易通過。
第四次過溪後走著熟悉的石階上溪岸邊,整段的路徑更有古道的味道呈現,已經走到盤山坑聚落的厝腳。古道右邊已經出現新整理的大片墾地,石階上樹林下的斑駁古橋高高跨過小溪澗,走過高護欄水泥橋進入一小段樹林,出樹林已見盤山坑聚落屋厝。
小橋跨過盤山坑溪的上游,橋對面盡是盤山坑居民摘種的作物與蔬果,一株滿山紅在農地上綻放花朵,此時天空卻打起雷來,讓我想起小時候的西北雨啊!多麼熟悉的雷聲啊!沒多久天空真的下起一陣西北雨。
自行開車:中山高--62快速公路--濱海公路--台2丙線--柑腳轉北42鄉道--盤山坑產道。
大眾交通:台鐵北迴線--雙溪火車站--公車F812至中坑口。
旅遊路線圖:中坑古道 與內盤山坑古道岔路口13:00→福安宮 13:05→小水泥橋14:25→小橋(第二座)14:30→盤山坑13-1號14:35
旅遊日期:103.03.29 天氣:晴天有雲
雙溪位於台灣東北角境內群山環繞溪流潺潺。兩大溪流分別是平林溪及牡丹溪在雙溪國小匯合經過貢寮在福隆入海,兩河沿岸上游更有無數小溪注入,因無污染故清澈見底堪稱山明水秀有歐洲小瑞士之稱。柑腳分為外柑(地名:平水、橋頭、彎穹)及內柑(地名:柑腳城 、崩山坑、下坑、盤山坑、中坑)而柑腳城 則屬於內柑腳。
柑腳城 人稱山中小威尼斯在雙溪鄉 西南處,柑腳溪的南岸。柑腳溪及崩山坑溪由柑腳城 後方山區流下交會於柑腳城 前方山坎下方,柑腳城 因而三面臨溪懸崖屏障難以攀登,後面靠山而形成有天然屏障的城寨,故名「城」叫柑腳城 。
柑腳城 座落於雙溪邊陲之地,後方盤山坑古道可通平溪東勢格,右邊崩山坑古道可往雙溪泰平村而往後方下坑北42鄉道可接北縣坪林。地處深山野林兼有田疇平地、村落鄉間雞犬相聞加上溪流遍佈,石屋、農舍錯落的田野風光故有「山中威尼斯」之稱。
春臨大地,故鄉內柑腳的下坑、中坑及盤山坑一帶山區,樹發新芽、山花遍野,尤其是時值春耕季節的金毛杜鵑「滿山紅」,只要一欉紅通通的滿山紅在田野開滿樹,就會充滿濃濃的春天氣息,而今天就是回來故鄉找尋這種小時後的回憶。
盤山坑產道就是以前盤山坑出入柑腳城 的古道,現在這段古道已無蹤跡可尋,完全被產道所取代。盤山坑現在約只剩下十幾戶人家,從盤山坑產道底13-1號民宅走出來,產道兩旁開滿野花,成排的李樹已結出滿樹的青澀李子,等成熟時一定很壯觀,厝前厝後的柚子也開滿飄香的柚花。
盤山坑口的梯田坡地內正在施工整地,沿著舊梯田鋪設長長的石板路及石階步道,山坡及廢棄梯田內的雜樹野草被砍除一空,只留下可供觀賞的筆筒樹及高大的野竹欉,還有一少部分可供觀賞或遮蔭的樹木。這片山坡地上有盤山坑產道,另有岔路下抵下方的盤山坑溪,有盤山坑的保儀大夫廟,山坡地間又有一條小溪從上往下流近盤山坑溪,地勢可說相當漂亮,具備有休閒農場的優勢條件,山水可說相當齊備。
柑腳在柑腳溪與崩山坑溪匯合處,地形聚落沿著柑腳溪往內盤山、中坑及下坑的山谷處延伸。柑腳溪兩旁的田野農地呈梯型逐漸往兩邊上升,狹長的山谷溪澗中白雲悠悠、山青水秀田疇處處,農舍錯落於山野林地中,盤旋於山巔的老鷹叫聲迴盪於山谷間。
雙溪平林溪的上游為柑腳溪,柑腳溪為崩山坑溪、盤山坑溪、中坑溪及下坑溪匯流而成。盤山坑溪與中坑溪在中坑橋及水泥古橋附近交會,流過古橋下方不久再匯流下坑溪,三條小溪匯集後蜿蜒而下流經內柑腳的田野谷地,到柑腳城 下再納入崩山坑溪後出柑腳流過上林、平林至雙溪。
雙溪柑腳(盤山坑、中坑、下坑)一帶有如被人們遺忘的國度,寧靜的促立在藍天白雲的天空下,四周是群山圍繞流水悠悠,一幅與世無爭的淡泊。此地更是野薑花的國度,不管野溪旁、草地上、田野中或是水圳邊常常是綠色一片,一到開花期,更是由綠轉白,呈現出野薑花故鄉的繁茂景象。野薑花的香味飄遠清淡尤其是在早晨露水水珠上在葉子及花瓣上時,香味更是清新淡遠。
盤山坑與中坑口附近的滿山紅開的火紅,小時後每當春天田裡插秧時節,這種田頭田尾到處開花的金毛杜鵑(滿山紅),因在插秧(播田)時節開花,所以俗稱為「播田花」。
北42鄉道是以前下坑、中坑及盤山坑進柑腳城 的古道,縣已擴建為鄉道。以前兩旁盡是層次有秩的梯田,隨著季節不同而改變秧苗時綠油油一片,結穗時黄澄澄的稻海隨風起浪。
這是Fuli的出生地「下坑」四面環山,以前屋頂是用茅草搭蓋,家裡種田又做山,父親又兼做礦工維持一家大小的生計,但生活依然很清苦。但小孩子都是在大孩子帶小孩子的情況下成長,哥哥姊姊帶著弟弟妹妹在這幾戶人家間到處晃或是附近的山裡水邊到處玩耍。
現在的產道就是沿著以前的山路而建,已經完全看不出原先的山路模樣,但我知道從這裡可以回到我的出生地「下坑」,小時候常與母親來「城仔」,念小學時獨自走著山路去「柑林國小 」上學都是走此山路,邊走邊玩邊走邊哭就這樣一路走回家,那時真得很羨慕住在學校旁的同學可以不用走這讓人害怕的山路。
來到了以前回家最後一段陡坡下的土地公廟,山路從土地公廟前經過,土地公廟前有幾棵大樹現已不見,樹下的石塊及石頭因開路也已不見蹤跡,以前出入走累了母親會在此樹下休息然後再走上回家的最後一段陡峭石頭石階步道。小孩子總是比較怕陰暗的地方,以前土地公廟前林蔭遮天,雖說是土地公廟但如獨自一人還是很少在此休息都是一股氣跑上陡坡回家。
自行開車:北二高--國道五--石碇交流道下--106公路--平雙隧道--下柑腳城 。
大眾交通:台鐵北迴線--雙溪火車站--公車F812至盤山坑口。
旅遊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