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遊 元件頁
內湖庄役場會議室
相片分享
景點內容
景點描述
「役場」即今「公所」之意。1916年2月23日,臺灣總督府臺北廳廳長加福豐次主持內湖庄地方役場落成(今內湖路二段261號),此為「第一代」庄役場辦公廳舍。
1930年,內湖庄役場會議室竣工(今內湖路二段342號)。
1937年12月6日,「第二代」庄役場廳舍啟用,與「內湖庄役場會議室」相鄰。此時,內湖庄境內交通是以第二代內湖庄役場為中心,向外擴張為放射狀路網,依此規劃可見此區在當時即為行政樞紐地帶。
「內湖庄役場會議室」在戰後成為「內湖鄉中山堂」,做為地方慶祝與主要活動的場所;1968年,內湖改隸直轄市,中山堂再更名為「內湖區公所禮堂」。1983年,內湖區公所遷移,原禮堂則改稱「內湖區民活動中心」。
1999年8月29日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是台灣日治時期少數留存至今的庄役場建築物。
2011年3月1日起,合併都更,不對外開放。
內湖庄役場會議室經修復完成,於2015年4月26日重新開幕。
透過藝術進駐計畫,古蹟重獲新生,再次成為屬於公民的公共場域。
待內湖區民活動中心遷移至相鄰的場地後,這裡將是內湖公民會館。
圓拱窗搭配窗飾圖案,時鐘是古蹟修復後加上去的。天際線呈階梯式造型。
牆面採用「國防色」的淺綠色瓷磚和洗石子工法,亦是該時期的建築特色。
內湖庄役場會議室為長方形,面積67坪,可容納200人,作為集會或展覽多功能用途。
窗戶為日治時期的樣式:窗櫺兩邊有類似電梯裝置的平衡銅錘,利用槓桿原理,使窗戶可停留在任何高度。
位於內湖庄役場會議室右側的新建大樓,現址346號一樓即為內湖庄役場「第二代」舊址。
雖然經都更成為新大樓,在一樓外牆設計為圓拱門型式,與會議室古蹟互相呼應。
古蹟活化利用為內湖公民會館與戶外開放空間,然內湖庄役場會議室被兩側(原歷史建築「內湖庄役場」、「內湖路統制倉」所在地)新建之住宅大廈遮蔽,顯得矮小不易察覺。
門前竹編 ~ 大地之心。為藝術進駐計畫作品之一,展期:2015/04/26 ~ 06/26(週一、週二公休)
參考來源:維基百科
網友評論
景點相關內容
相關景點
相關行程
網友分享
文章分享
相簿分享
相簿分享內容
我要分享 看更多影音分享
影音分享內容
我要分享 看更多交通方式
自行開車
編輯 歷史大眾運輸
編輯 歷史搭乘捷運至內湖站,往內湖路二段方向步行約8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