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遊 元件頁
悟饕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
相片分享
景點內容
景點描述
「來哦來哦,又香又好吃的火車便當。」
熟悉的叫賣聲是搭火車的附屬體驗,
也是台東旅遊特色之一。
早期從花蓮到台東坐蒸汽火車花費8小時,
在中午或晚餐時刻會常遇到旅客肚子餓的情形,
衍生出販賣火車便當的文化。
館外可看到自強號藍色車廂、灰皮座椅、平交道號誌、鐵軌…
等與火車文化相關的設施與用品,
買一個池上飯盒坐在車廂內,
就能重溫數十年前在台灣搭火車的情景。
月台上最早販賣的食物是道地的平民美食油炸蕃薯餅,
到包含豬肝、烤肉片、炸蝦、黃菜頭、…等攜帶方便的御飯糰,
甜甜酸酸的梅子 更成了不可或缺的開胃小菜,
飯糰1個售價1.5元,
最後不但在包裝上改用木盒,
讓米飯和配菜能夠保溫,
更能鎖住食物的香氣與美味。
食材也做了改良,加入滷蛋、香腸片、豆干、…等,
變得更加豐富,營養充足的池上便當。
一樓的飯廳,天花板高吊的米袋,
裡頭裝入好山好水蘊育的優質稻米,
那是池上人引以為驕的產品。
以拖板車陳列池上種植出的稻米和米食商品,
得過優等獎的金質米,
綜合口味的五穀米,
含特殊香氣的芋頭米,
…等多樣的白米、紫米及糙米種類,
可依個人喜好選購;
一些流滿創意的文創商品也饒富趣味,
如「加薪升官有我符」、「小氣老闆化解符」、
「手氣好到偷笑符」等上班族的祈符牌
或是「美女自動送上門」、「小三知難而退符」的戀愛符。
二樓從稻米的種植、收割的器具及米食文化演變的歷史,
都有詳細的說明。
老公任職站務員的李陳雲女士考慮到旅客的需求,
率先做出池上飯盒,額外為家裡添補家用的想法,
意外成了池上鄉的文化特色。
秉持「飯包是給出外人吃的,一定要用心做。」的理念,
從窗戶外小販手中接過熱騰騰的飯包,
溫暖了每位長途旅客疲憊的身心。
展品中阿嬤還教導大家辨別雞蛋的好壞,
打破雞蛋將牙籤插入蛋黃,
若不倒下來表示是好蛋,
夠新鮮可以安心食用。
早期的茶室分二種,
農業社會娛樂活動少,
大多跑到茶室泡茶聊天打屁嗑瓜子,純粹社交行為,
後來因應顧客需求與多方面的經營,
逐漸加入喝酒、女生陪侍玩遊戲,
甚至帶出場從事性交易的酒店行態;
「金門特約茶室」是為了解決駐軍兄弟的苦悶生活、
思念遠方伴侶與生理需求,亦即軍人口中的軍中樂園!
延伸閱讀:
官網:http://www.wu-tau.com/storys.php
地址:台東縣池上鄉忠孝路259號
電話:08 986 2326
營業時間:0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