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遊 元件頁
烘爐地
相片分享
景點內容
景點描述
旅遊日期:100.04.12 天氣:晴天多雲
南山福德宮(烘爐地 土地公)位於中和市南勢角後方山麓,南勢角山海拔302公尺,附近山區寺廟眾多,因此吸引很多遊客上山朝拜。烘爐地 附近峰巒疊翠、林木圍繞其間,山頂平坦開闊、風光明媚,獨步登高、俯瞰大台北盆地 ,大漢、新店二溪,遠眺觀音、大屯火山群及淡水出海口,視野寬闊、景色絕佳。
據傳南山福德宮的風水地理極佳,廟地左右兩側各突出一塊山石,與廟地形成三足鼎立,狀似烘爐,這就是「烘爐地 」名稱由來。在福德宮下方約50公尺處聳立一塊巨石,地理上稱為烘爐的火母,烘爐既得火母就能生生不息,因而相信此地是難得的福地。
南山福德宮位於烘爐地 東北方不遠處的另一山頭上,海拔高度約295公尺,創建於清乾隆20年(西元1736年),距今已約有260年的歷史,廟內供奉福德正神,為漳州移民呂德進拓墾南勢角時所建。
烘爐地 有兩個入口,入口一為在停車場旁的上山階梯,爬上三小段幾百個階梯即可到達南山福德宮,另一入口則經過停車場在沿道路直行一兩分鐘即可到達。停車場上方竟南宮仙宮廟,外貌金碧輝煌,廟上面建有一座高達109尺的土地公巨像,是烘爐地 的最大地標,由巨像旁石階登上,就可到達南山福德宮。
仙宮廟前的遮棚上掛滿紅色祈福神燈,壯觀至極。
走上第二段階梯,在此段階梯盡頭建有一廟亭,廟亭正面刻劃有「財子壽圖」,圖中人物逼真穿著鮮豔,白鶴、梅花鹿及孩童更加唯妙唯肖。
第三段階梯通過「南山福德宮」牌樓下方,再往上爬到建築物就是福德宮廟下通道,循樓梯上正殿。
清乾隆初年西元約1736年,福建省漳州府紹安縣呂氏祖先華現公(德進)開墾烘爐地 現址,當時以石板三塊供奉福德正神,祈求保佑邦家。後來香火日盛,信士游興仁發心於民國四十一年,在原址改建小廟。民國五十六年,本地熱心人士發動各方善眾,奔走宣揚,出錢出力重新整建。
民國六十年初,正殿初步重建完成,殿內外雕飾色彩美麗調和,莊嚴侖奐、氣象萬千。同時也修築了登山石階,並開闢山麓道路,活動中心、停車場及圖書館等,亦陸續竣工,規模更具宏偉。南山福德宮奉祀「福德正神」為主神及諸神,晨鐘暮鼓、香煙繚繞,信眾參拜,消災增福。
南山福德宮正殿為兩層式建築,前由游興仁等重建的小廟,則保留於大廟之內,形成「廟內有廟」的特殊景觀,而最初於乾隆年間建造的石造小廟,仍保留在正殿的後方,形成了『廟中有廟 ,廟後有廟』的特色。
正殿右邊立高約2公尺的土地公像,鬍鬚及手中元寶已被信徒摸得閃亮,據說摸著元寶誠心祈求,相當靈驗。土地公像旁另設兩個元寶,左元寶:迎福納財、右元寶:時來運轉。又云:手摸元寶、時來運轉,功德奉獻、迎福納財。
南山福德宮正殿新修後的廟言相當莊嚴宏偉。
親子餵鴿圖。觀景
烘爐地 登山步道錯綜複雜,稜線風光秀麗,吸引眾多登山健行的人到此一遊,天上山 列延伸最東端的山頭,山頂平坦開闊、視野極佳,更是大台北地區觀看夜景的著名旅遊勝地。
旅遊路線圖
網友評論
景點相關內容
相關景點
相關行程
網友分享
文章分享
相簿分享
相簿分享內容
我要分享 看更多影音分享
影音分享內容
我要分享 看更多交通方式
自行開車
編輯 歷史國道三號中和交流道一下,就靠最右車道, 轉進中山路, 經過板南路, 看到南山路口的輪胎行, 右轉南山路, 再接興南路, 可以看到土地公像在遠遠的半山腰上, 一路上來要經過好幾個法夾彎, 讓人感到緊張. 要開慢一點, 平安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