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遊 元件頁
清水澳
相片分享
景點內容
景點描述
旅遊日期:103.11.24 天氣:晴天
在東澳時就已是中午,本想出東澳在西引島上看是否有商家吃個午餐,從東澳騎過來清水澳沿途望過去想找到商家可能很難,前面向左延伸出去的海岬就是鱷魚島,是西引島最北的島山,也是下一個要去的景點,我看今天中午要餓肚子了,還好早餐約10點才吃的,還能撐一下飢餓的肚皮。
在公路上俯瞰下面狹長的海灣就是西引清水噢,湛藍的海水暗藍的像藍玉,深墜的讓人感覺深不可測,一眼望去感覺就是「深」。下往清水澳堤的澳腰上似乎有一間色彩鮮艷的小廟。
清水澳西岸有一塊伸入海中的陸地,遠看狀似靜臥的鱷魚,當地人又稱為「鱷魚島」。相傳過去生性兇猛的鱷魚隨魚群沿河水來到清水澳,經常在此作怪,漁民們不堪其擾,幸而有玉帝相助,降服了這隻鱷魚,讓它魂歸清水澳西岸,鱷魚島才有了今天的模樣。
清水澳位於西引島上,是一處天然的澳口,早期曾是補給港口,貨物在此進出,商船停滿整個海面,港邊人聲雜沓,熱鬧萬分。在東、西引兩島之間的橋樑開通後,中柱港開始啟用,清水澳就卸下原本的重責大任。
清水澳在后澳山下,海灣口上有一「忠義閩」廟,忠義廟開閩尊王原名清水澳大王,民國二十多年間即已建廟,由於大王十分靈驗,過往船隻莫不加以膜拜,久之,廟中大王與部將金身逐漸失竊,不知飄落何方。後廟宇腐朽且清水澳碼頭築路施工,廟宇即消失無蹤。民國73年,劉金 與劉振興先生,為感念大王庇佑,即請兵工協建今址,名為忠義廟,並依神示將正神更名開閩尊王。78年因廟宇面迎南風,夏季易受侵襲,而予以增修,成為一座北朝南,廟門東開的廟宇。廟楹聯云:「忠肝保境護黎民,義膽衛道顯神威」。
相傳清水澳大王原為一官員,民國初年帶兵視察福建沿海一帶,因海上風浪過大,船隻遭侵襲而身亡,後屍體飄浮至西引清水澳,居民將其立廟,名為清水澳大王。時值黃魚盛季,過往船隻甚眾,清水澳大王威靈顯赫,庇佑膜拜者黃魚滿艙,香火日漸鼎盛。更有漁民為求豐收,進而盜取神像,經年累月,清水澳大王廟即成有廟無神之廟宇。儘管如此,漁民對其信仰之心仍有增無減。後來,廟宇毀損消失,但過往的漁民,仍會在原址焚紙燒香,祈求大王保佑。
清水澳在后澳山下,澳口周圍盡是營區據點及碉堡,後澳山坡上依四季不同變化有不同的花草展現,冬季就是滿山坡的黃色油菊。
穿著迷彩服的水泥營房空無一人靜靜的站立在后澳山下,面對著繁華盡去的清水澳碼頭。忠義閩旁的大型石砌碉堡,再也無昔日軍人的身影,小廟肯定也沉寂不少。
走下清水澳的小碼頭,昔日商船停滿整個海面,港邊人聲雜沓,熱鬧萬分的景像已消失的無影無蹤,剩下的只有風聲與水聲在哭泣。清水澳港口右邊山壁有鐵門深鎖的「清水坑道」,看樣子規模還滿大的,這個坑道肯定打進鱷魚肚裡去了。
后澳山的花、清水澳的水,山水花色讓清水澳美的讓人沉醉,空氣中靜的讓人慵懶的像沉沉睡去,如有一小船慢划在海面肯定悠閒到不行。
清水澳山頂上的這家民宿剛好面對著澳灣,山海風光一定很媚,建議如有機會來東引鄉可以入住這家民宿,一飽從上往下俯瞰清水澳的美麗海景。
沿路滿山坡的東引油菊染黃一片,清水澳旁的海崖上有一處有如彎月的海崖據點,據點左右長約百來公尺,形狀有如一輪彎月,姑且就叫作「彎月據點」。這處據點也是撤離廢棄的據點,照據點的規模看應該是一個排據點。
百來公尺的彎月形據點左右兩邊高點燭有碉堡,右邊碉堡旁設有一兩層瞭望崗哨,水泥營房設在靠右的碉堡旁,兩邊有一條射擊防禦溝連繫。昔日據點的弟兄就這樣日復一日的望向大海,守護著這個美麗與哀愁的海崖小城。
順著據點小路走下來,小路口有一塊昔日的警告標示,意為「軍事重地,非經要塞司令之許可.......依法偵辦」,告示牌上的文字充滿著戒嚴時期的戰地氛圍。
排據點的官兵寢室,斑駁的迷彩牆上,還可看出有「整潔、禮貌、嚴肅、安全」等字樣,另有「我愛我的據點.....據點是我的家」等的字語。昔日來到東引前線的官兵,有時在這種據點一呆就是一年以上,有時甚至到退伍都在這裡度過,退伍後肯定很想這樣的家。當然對我來說更是有濃濃家的回憶。
旅遊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