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遊 元件頁
舞鶴社區
相片分享
景點內容
景點描述
大地灑下的多彩奇蹟
綠色茶葉、紅色咖啡果、黑白乳牛,全都聚在舞鶴;這片老天賜與的沃土,彌漫茶香、咖啡香、乳香,還有舞鶴人的濃濃愛鄉心。
連綿隨山勢起伏的茶園,讓雨水洗出一身青綠;咖啡樹上結實纍纍的果實,紅豔如成串寶石;黑白相間的乳牛,在瑞穗牧場低頭漫步吃草;趕著在農曆年前將鳳梨花裝箱送往北部銷售的農民們,即使在風寒天凍的天候中,依舊不停手。
這裡是獲選「2007十大經典農漁村」的花蓮舞鶴村,一處飄著濃濃茶香、咖啡香、乳香的沃土。原以為這裡的美麗農村風情、農民收成時的滿足笑容,就已十足動人,可是當地村長李旭文卻說:「這還不是舞鶴最美的時刻,晚上10點過後與冬季清晨6點多時,舞鶴台地被雲霧籠罩,實在很美,你會覺得自己置身在雲端。」
綠色茶園,底下有堅韌健康的土
舞鶴得天獨厚的台地地形,孕育出村民口中的美景,加上北回歸線經過的溫暖氣候、終年雲霧繚繞,也使這片物產豐饒的土地,尤適茶葉生長,造就舞鶴的天鶴茶、蜜香紅茶,揚名全台。
茶葉為舞鶴帶來經濟收益,但茶農耕鋤勤勞,習慣除去雜草,加上排水設施差,導致表土裸露,也帶來破壞水土保持的疑慮。
1984年起,水土保持局來到舞鶴推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希望每座茶園都能挪出一塊土地做水保及綠美化。當時,茶農心中並無此觀念,擔心茶園面積減少、影響收成的他們,看到水土保持局的人員個個都避而遠之。
依存土地為生的人,心裡終究會掛念土地的安危。只是,舞鶴欠缺一個領頭示範的茶農,來告訴其他人該怎麼愛土地。不過在這些茶農之中,有個擁有大學學歷的學士茶農—鶴山茶園的張正義,他了解水保的重要性,而願意拔除部分茶樹,廣植抓地力強的草,改建滑草場,轉型為休閒農業。
張正義的茶園綠美化之後,反而為單調的茶園景觀開展了新貌。照顧綠地不像種茶那般費工夫,而且遊客也喜歡來這綠草如茵的山坡,滑草玩樂,為茶園帶來可觀的休閒收入。其他茶農看到張正義經營得有聲有色,終於肯加入水保行列,讓整個舞鶴茶區處處有綠地,不僅穩固了山坡地,也凝聚護衛家園的共識。
紅色咖啡園,園內有真心呵護的身影
除了茶葉,舞鶴還有百年歷史的咖啡產業。日治時代,日人在此成立「住田咖啡株式會社」,引進阿拉比卡種咖啡,種出的咖啡豆品質優良,還曾獻給日本天皇。台灣光復後,日資撤離使得舞鶴咖啡沒落,不過近幾年吹起的咖啡風潮,也給了咖啡再現舞鶴的好機會。
舞鶴茶園的第二代媳婦陳韻庭,跟著先生回鄉種咖啡,性格爽朗的她比起在地阿美族人更像原住民。為了咖啡,她親赴墨西哥觀摩咖啡莊園,並在舞鶴尋找契作咖啡園,以瑞穗牧場的牛糞及廢棄鮮奶做成的有機肥,為咖啡樹施肥,親自手工鋤草、採摘,栽培出與眾不同的舞鶴咖啡。
「我們的咖啡豆只採收成熟的果實,所以每年從10月到隔年2月,每個月都只採收一點點,自然日曬十五天以上,再經過自家烘焙,咖啡口感因而更香、更甜。」跟著她穿梭在咖啡園中,看她採收咖啡豆的俐落身影,想像在她細心與愛心培育下的咖啡,滋味該有多麼甘醇。
老天給了舞鶴肥沃的土壤、良好的氣候,滋養出茶、咖啡、酪農等在地產業,讓每位用心疼愛家鄉的舞鶴居民,創造出全新的舞鶴傳奇。
參考網站:農村風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