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遊 元件頁
海印寺
相片分享
景點內容
景點描述
金門太武山的「毋忘在莒」石刻是造訪金門必遊景點,但是很多人到了「毋忘在莒」留影後就折返了。再往前走5分鐘,有座海印寺,強烈推薦大家到金門千萬不要錯過了~
寺廟左前方,有座半圓拱型的小石門,上面寫著「海山第一」這可是三級古蹟呢!
「海山第一」四字橫額為晚明儒將盧若騰所題,其所記載之「重建太武寺碑記」有云:「海上各島,浯洲最著,諸島名山,太武最著」,故稱此「海山第一」。
海印寺在民國47年金門八二三砲戰時遭到嚴重損毀,現在看到的寺廟建築是民國49年之後重新建造的。
海山第一圓拱石門旁邊是一個周圍雕刻著9條龍的精美噴水池,龍的口中不斷噴出水,噴向水池正中央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佛陀雕像。
噴水池後方的石雕壁畫,也十分精美。
寺廟前矗立著威武的4大天王,每尊都是氣勢非凡。
中間則是尊笑瞇瞇的彌勒佛,彌勒佛肚子上擺了很多零錢。詢問之下才知道,遊客可以把自己的零錢拿來跟彌勒佛肚子上的交換,
回家之後將彌勒佛肚子上的錢存入銀行或是聚寶盆中,有「錢母」的功效,可以招來財富。
階梯旁的石鼓,雕刻的很細緻。這種造型的石鼓比較少見。
正殿正前方還有一個小水池,池水非常的清澈,據說這泉水是自然湧出的。為了讓這自然的泉水不受到破壞,廟方特地掛了大大的告示,請香客們不要往水池裡投幣,另外放了一個大水缸,想要投幣許願的,就往水缸裡丟吧。
鐘樓跟鼓樓則比照傳統的形式,左鐘右鼓分別立於水池前小廣場的兩旁。
接著再登上一小段台階,終於抵達大雄寶殿了。在殿前牆上有看到安心石的指示牌,拜完之後卻不知要從何進入。
詢問了寺方人員才知道因為目前正在進行大雄寶殿的整修工程,所以無法進入觀看安心石。
很好奇,安心石到底是什麼呢? 原來,這是一顆碩大的石頭,形狀貌似心臟,而且聽說據有磁場,因此當初海印寺選擇蓋在這顆神奇的安心石正上方。
寺廟旁邊的小山坡上,有許多不同造型的觀音像,每一尊都好美,可惜因為整建工程的關係,無法靠近仔細觀賞。
來到這裡令人感覺十分舒服,可以讓人在此駐留許久,欣賞細緻精美的佛像雕刻。
下次造訪金門不知道會是何時,屆時一定要再來一次海印寺,以親身體驗安心石的傳奇。
來到金門,沒到太武山走走,似乎等於沒來一樣,就好像到巴黎沒去參觀鐵塔是同樣的道理,因為太武山是金門最負盛名的風景勝地。
今天開車直達玉章路的太武山停車場(戰備道有崗哨管制,ㄧ般車輛不得進入),然後步行經過玉章路牌樓往太武山。
往太武山的這條山巔公路(民國47年竣工)是為紀念劉故上將玉章而命名,紀念塑像前後的「總統令」及「玉章路誌」各有詳細記述。
太武山上的「毋忘在莒」石碣,位於玉章路1.5K處,為蔣中正先生於民國41年元月所題字,其字跡蒼勁有力,隱約透出渾厚霸氣。
而「毋忘在莒」4字,用以提醒軍民勿忘在中國大陸軍事失敗退守台澎金馬之事,以毋忘在莒比喻收復國土。
經過「毋忘在莒」石碣後,沿著戰備道直行緩下坡,約8分鐘到達海印寺,寬大的石階兩側有巨大魁武的哼哈二將左右護法雕像,
海印寺就座落在太武山兩個最高峰中央鞍部巨石之側,背山面谷,據堪輿學家所言,此山與福建省同安縣的鴻漸山,
乃一脈相承,由於全山嶙峋皆石,遠看像武士的兜鍪,故有太武之名,本寺原名太武巖寺。
海印寺後山是整塊大巨岩,岩石鑿階為梯,各種形貌的觀音大士雕塑不計其數,山上梵音佛樂天音傳頌,更添莊嚴肅穆之情。
大雄寶殿位於海印寺上方,為海印寺之主殿,在大雄寶殿前庭下方有安心石,相傳此處為龍脈所在,此狀似心臟的大岩石,
即為「安心石」,傳言以左手摸心,右手摸石,默念三遍「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可讓心靈平靜,為禮佛遊客必到之處。
海印寺為金門縣定古蹟,始建於宋代咸淳年間,廟宇古典華麗不失莊嚴氣派,位於附近的蘸月池、石門關也是值得參訪的兩處奇景。 10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