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遊 元件頁
戰俘營

- 位置: 台灣 新北市 瑞芳區
- 類型: 古蹟巡禮
- 地址: 新北市瑞芳區銅山里祈堂路40號旁
- 電話:
- 傳真:
- 網頁: https://tour.ntpc.gov.tw/zh-tw/Attraction/Detail?wnd_id=60&id=110892
- 電郵:
- 修改:
- 人氣: 2765
- 經度: 121.85869
- 緯度: 25.11035
相片分享
景點內容
景點描述
旅遊日期:101.05.22 天氣:晴天
來到金瓜石黃金博物館的眾多遊客,可能鮮少有人走下位於幾呎之遙的「金瓜石醫院舊址」、祈堂老街(金瓜石老街)及日據時代的「英軍戰俘營」等景點。最近英軍戰俘營重新整理一新對外開放,乘今天來走山尖步道及水圳路之餘,除了一觀戰俘營外再進入祈堂老街感受一番老金瓜石的歲月風華。
祈堂老街從勸濟堂階梯而下,穿過銅山里經過昔日醫院,再上至派出所,乃是早期最熱鬧的商店街,如今雖風光不在,但人去樓空的結果,卻意外保留其三0年代建築空間之形式及味道,穿梭其間,高低錯落有致的油毛氈黑屋頂層層疊疊,形成黑色聚落的獨特風貌。
老街又窄又陡的階梯,忽明忽暗,予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連連驚喜,老街兩旁的商家幾已全數歇業,但其古樸斑駁的歲月痕跡,仿佛置身時空隧道,充滿思古之幽情。
1942年8月,首批盟軍戰俘抵達台灣,台灣當時稱之為「福爾摩沙」。此後3年更多的戰俘來此為日軍從事奴役工作,當時總計有15個戰俘營散布島上各處,1942年11越戰俘陸續抵達金瓜石戰俘營,開始在附近銅礦礦坑工作。
日軍對待島上的戰俘們非常無情,強迫他們從事苦役,只供給少許食物,動輒加以毆打;對於傷病患者更是毫無醫藥治療。直到1945年8月15日二次大戰結束前,島上4300多名戰俘就有超過十分之一的人數死於飢餓、疾病、毒打及過度操勞。
金瓜石戰俘營原址於1990年再度被發掘,1997年5樂在此舉行追思儀式,與會者一致提議設立紀念碑,以紀念曾在此地及島上其它戰俘營歷經折磨的戰俘們。紀念碑於1997年11月23日舉行落成典禮,並有3位當年的戰俘來台參加。
這座公園將是永久的紀念地點,也是對所有在二次大戰期間曾在此地及島上其它戰俘營受盡苦爛的戰俘們永遠的致敬。(資料來自台灣戰俘紀念協會)
1944年末期日軍藉口為便利戰俘至礦場工作,從戰俘營後方通到礦場挖掘了一隧道,實際上這是準備大屠殺的陰謀。根據日軍司令部訓令如美軍登陸攻打台灣時,將全部戰俘集中坑道內殺害,不准留任何痕跡。該訓令文原文於1946年被戰俘調查當局查獲兩份,其中一份至今尚留存華盛頓美軍檔案中。
上述陰謀由一位同情戰俘的台灣籍警衛秘密告知六位戰俘,所幸美軍沒有登陸攻打台灣,戰俘稍後被遣送至台北附近的集中營直到日軍投降。此紀念碑的建立是為了追念監禁於此的戰俘與那些同情戰俘、見義勇為的台籍人士。時至今日戰俘營遺址只剩僅存的門柱及部分圍牆。
旅行路線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