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嘯亭座落於金門榮湖旁,外觀是一座綠瓦紅柱的涼亭,但其實它是為紀念「虎嘯部隊」特別興建的涼亭。
「虎嘯部隊」是一支擁有悠久歷史傳承的部隊,最早可追溯到民國13年成立的黃埔軍校衛兵隊,現在是陸軍第26師關渡指揮部。
金沙水庫與榮湖都是集上游『光前溪』的溪水匯聚而來,是供應金門島民生用水的重要水源,據說「榮湖」為經國先生所命名。
榮湖位於汶沙里前,築堤圍堵金沙溪水而成湖泊,蓄水面積十六公頃。湖面碧波盪漾,湖畔垂柳輕飄,更有水鳥、白鷺鷥等鳥類棲息,
而榮湖週邊也是遠望金門太武山的良好位置,可惜今日有些霧霾,看不清楚。
金沙戲院位於金門縣沙美鎮,在民國五、六十年代曾風光一時,以前有十萬大軍留守金門,有很多戲院,現在剩下不到三千國軍,
金沙戲院也隨之歇業走入歷史,沙美鎮回到過去的寧靜。
來到金門縣沙美鎮,也順道參觀一下沙美老街,發現一棟古洋樓,上往查了一下,原來這棟古洋樓名為「張文帝洋樓」,或稱為「憲兵隊洋樓」,
正門上緣有「1935」是興建年代,那個「3」字的右下角有一彈孔痕跡,若遠看會誤以為是「1925」。
沙美老街是金門最早形成的市街之一,是金沙鎮的軸心,曾匯集過四大路的買賣人口。沙美老街創建年代可追溯至宋代,明朝時金門鹽產業到達巔峰,
可惜今非昔比,如今沙美老街已沒落蕭條,沒有人潮也沒商機,剩下的只是一些老舊商號看板。
曾幾何時,繁華輝煌,人聲鼎沸不再,沙美老街已沉寂落寞,僅維持部分零星傳統雜貨店慘澹經營,一家老店前將麵線掛在架上風乾,再捆捲包裝,
金門的手工麵線和台灣很不一樣,吃起來十分清淡,一點都不鹹,做料理時須添加佐料,這也是當地的特色。 104.10.29 陰時多雲
***************************************************************************
正所謂世事難預料
昨晚入睡前計畫著要參加"環島觀光公車"
今早一醒來突然覺得自己已經認識路了
所以決定租機車papago~
女人的善變,由此可知!
金門 的大路就是環島"東西南北"路
救國團位置剛好在民權路、環島西路、環島北路的三叉口
單純的路線--環島北路直直走
金門 有幾條景觀道路(大部分是木麻黃防風林),圖為環島北路木麻黃景觀道。
環島北路:木麻黃景觀道
沙美國小:楓香景觀道
開瑄國小:南洋杉景觀道
再不用多久,高樑要收成了。
高樑雖然是一年二穫
但第一季栽種到採收完成,一定趕不上第二季的播種
所以農民們會撒小麥
小麥好種,不用施肥,不用堆土丘
但高樑相對價值高~
有種高樑才能種小麥喔!
高樑:我要和天一樣高!
對面馬路種的是花生
一晃眼,老木跑到對面挖花生了
然後悻悻然地說:安捏買安怎做貢糖阿...
配合金門 力推觀光產業
到處都可以看到如此一般乾淨的廁所
衛生紙也會提供,又很乾淨,又不用錢...
為什麼在歐洲上廁所都要收錢咧?
昨晚發現一間巷子裡的麵包店,儲備了糧食
研究機車行老闆娘提供的貼心"美食地圖"時正好派上用場~
金門 幾乎每一個鎮都有水庫
水庫也都開放的
幸好是不戰爭了,不然滴幾滴00xx...就玩完了!
就是舒服。
騎摩托車的好處就是隨時可以迴轉、亂轉...
完全被這條香楓樹林 道給吸引
盡頭是沙美國小,正在整修中。
從最北一路向南~這是我們第一個目的地--馬山觀測站 。
機車只能停在外面的停車場,步行進入。
右方是一個內灣,一片大沙灘,但沙子並不細白,這兒是不能戲水滴~
釣客倒是不少,這仁兄釣了不少黑鯛和黑格!
看唄!多悠哉阿~咱們一起去釣魚吧!
這些大石頭上都有一塊塊的小水泥
我猜想或許是風很大,站高高風吹容易滑倒,防滑用的吧!
馬山播音暫關閉中!只能看到外觀囉~
馬山觀測所,你不乖,我就把你""馬上關廁所""
第一次聽到這名字就覺得有趣!
應該不是只有我這樣聯想吧
關廁所裡的坑道
盡頭有幾座望遠鏡,不用投錢就可以觀看
大陸的"大伯、小伯、大嶝、小嶝"...小島嶼都看得一清二楚!
環島觀光公車排定的C路線,要注意的是星期一路線會略有不同喔!
風獅爺也駐守在這裡~
稍往南走到"青嶼",高樑田顯得密集許多!
圖說:正所謂鳥為食亡哪!
這一個小聚落的屋子多已毀壞,沒人居住,但"解救大陸同胞"依然存在!
是說,兩岸旅遊如此的夯,都沒有陸客反映?
還是說這不是主要景點,尚無陸觀光客?也或者當作藝術品?
我一度以為這是"開花"的高樑。
涼亭上有一人正在扒飯,原來是農改所的員工
非常熱心的介紹了高樑的一生
當然包括這眼前的"紅高樑"!
我有眼不識紅高粱,這可是"管控中"的高價值高樑呢!
(照片遠方比較綠的就是一般高樑)
老伴,今天吃素!
高個兒~上面的空氣好嗎?
第一次拍"裝了翅膀的毛毛蟲"!
幾天前收成的紅高粱正在做日光浴
空氣中飄散著一股甜甜的香味~
我們計劃著停靠"沙美老街"覓食...
沒想到,想不到沙美老街竟是如此冷清!
開店的沒幾間,能吃飯一間也沒有!哪有可能啦!
正在收工的雜貨店,才十二點多,原來沙美只有"營業"早上。
已經收工完畢的...
阿婆也正在收,為了買一雙手套,阿婆幾乎把櫃子都翻遍了...
拿出來的"新郎倌"帶的白手套
買賣不成情意在!阿婆帶我們去吃另一個阿婆賣的廣東粥!
一千零一間開店的"小吃部"~
廣東粥很古早味!
沒有太多的料,但挺好吃的!
阿婆自己做的閩式燒餅,比起金城的比較不甜,好吃。
平常這時已經休息了啦!只是今天要切蔥才慢一點關,幸好,幸好!
邊吃邊聊,這也才知道沙美自從"自願役"之後飛快沒落
以前清晨四點一堆商家忙著開門
現在早上八、九點一堆店家就準備關門了
難怪人口流失得如此快速!
萬安線的迷彩導覽車。時間配合不上,只好放棄囉!
一陣吁嘆,我們就要離開沙美了
沒有特色,不知道這聚落還能撐多久?
下午,我們轉戰金湖鎮 ,巧遇豆導在拍片哩!
來到金沙鎮 ,大家都建議要去民俗文化村
說是"民俗文化村"有些不貼切
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童玩大集合"
這是清朝時旅日華僑領王氏父子所建的閩南式建築
古厝目前大致維持舊樣子
當地習慣稱為"十八間"。
民俗文化村外觀~
天氣很好,遠遠的就可以聽到人群的聲音...
阿婆蚵仔煎店前一堆台客、陸客、菲客?
我們選擇從最旁邊的巷子進入
避開這堆聊天聊得很開心
抽菸抽得很兇的人群~
走到群屋的盡頭空氣中飄來一陣香味...
老木以為是餐廳的廚房便向前去探頭探腦
原來是住家自己在料理午餐啦!
人家貼心的邀請我們一起吃(還硬是盛一碗端出來了咧~)
有人"假小二"錯失了良機
我太專注的研究大台陽下一直曝光背景與過暗的前景...來不及點頭
真正的在地食物ㄝ,我一定去吃的啦!
大夫第指的是捐錢的仕紳,
並非科考,而是因為造福鄉鄰而獲得一官半職~
這瓦攏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官階越大,圓形瓦攏越多條(奇數)
但,最多七條喔!九就是帝王用的了!
對面的"豪宅"做為山后喜慶館,其他還有禮儀館、武館等主題館。
喜慶館裡頭展示的就是有關於閩南人結婚的物品、用具!
屋頂建築排水用的螭
不過這螭很可愛也很精緻就是了!
很費工夫的裝飾,連馬背、窗花都充滿色彩
繞了一大圈終究是從這裡鑽了!
循著"人聲"就可以找到大門~
這裡幾乎人人都姓王
當然是王阿婆囉~
可愛的老闆~
很幽默...但跟他喇些甚麼笑話我已經忘記了...
但他就是很幽默啦!
許多"豆油"都喜歡走廚房
壞習慣!
蚵仔煎真的都是蚵仔
可能是當地"粉"很貴吧...
缺點是沒有青菜只有蔥
村里還是住著幾戶人家
但都過著平淡的生活
加減做一些小生意~
平靜的生活還是比較好。
金沙鎮 ~~~塞優娜哪囉~~
-
鄰近景點排序:所有鄰近景點